

“战新”潮涌竞春华
——徐矿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两成
◎本报记者 欧阳叶童
春寒料峭中,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深处,400MW风光项目43台风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茁壮“成长”。古彭徐州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公司实验室内,一粒粒微米级金属粉末在真空熔炉中涅槃重生;华东机械公司近百米的托辊架自动焊接生产线末端,每1分钟便可自动下线一根托辊……过去的一年,徐矿集团立足自身产业基础、资源禀赋、技术条件,交出了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47.49亿元、占比超两成的亮眼答卷,奋力谱写着转型发展“春天的故事”。
“追风逐日”开新局
走进位于淮海国际港务区的徐矿集团垞城储能电站,一排排形似集装箱的白色储能电池仓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亮眼。“就像出门手机没电需要借助充电宝,储能电站就是给江苏电网随取随用的‘巨型充电宝’,每日可‘削峰填谷’40万度。”项目负责人吴通为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。
作为江苏省最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之一,该电站充分利用了垞城电厂机组的存量电网及土地资源,将传统煤电机组发展成绿色新能源,将储能系统调频调峰效益扩大至江苏省大电网。2024年,该电站在省内储能电站中响应江苏电网调度中心调度次数最高,在“迎峰度夏”“迎峰度冬”等关键时期为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增添澎湃动能,真正将“徐矿绿电”送到了千家万户。
秦岭北麓,陕西麟游100MW农光互补项目现场,光伏板下新育的果树正静待嫩芽抽出,实现“板上发电、板下种植”的立体效益;草原腹地,内蒙古正镶白旗400MW风光项目已进入实质性施工阶段,项目建成后,年输送绿电约9.5亿kWh,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6万吨……从黄土高原到塞北草原,徐矿集团将向新而行、向绿转型的步伐刻印在大江南北。数据显示,2024年集团公司新建及在建光伏及新型储能项目14个、预计容量851MW,按照“徐州、沿海、内蒙”三大区域,“风光网储”四大方向,在万里山河间描绘盎然绿意。
“点粉成金”立新标
在江苏威拉里新材料股份公司十万级洁净车间,技术员董琛轻点屏幕,真空感应气雾化设备便吐出一簇银色烟云。这些直径不到头发丝三分之一的钛合金粉末,却是国产大飞机重要部件所需的关键材料。“我们研制的第十代真空感应气雾化制粉装置让粉末球形度达到93%,成品率也跃升至55%。”董琛的讲解中透着自豪。
这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,如今手握168项发明专利,建成领先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工厂,大幅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,产能同比增长122%。
内提产能,外拓市场,2024年该公司新开发国内客户150余家,2台真空感应气雾化制粉装置出口海外,粉末出口量同比增长47%,市场拓展成效明显。“如今我们的粉末产品综合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不断突破新材料领域“卡脖子”难题,正朝着行业龙头企业目标不断奋进。”该公司产品研发总监刘爽的话语铿锵有力。
“高端智造”焕新貌
AGV小车穿梭送料,堆垛机、链条机“接力”合作,机械臂精准抓取,激光焊接火花飞溅……年后刚开工,华东机械公司全自动托辊产线上,这场充满科技范的“钢铁华尔兹”就再度上演。
“过去一个班焊45根托辊架,需要3名工人现场操作,现在只需要一人在旁监管就行。”该公司输送机副经理苗文龙轻点操作屏幕介绍,“喏,你瞧,码好配件、输入指令,短短三五分钟的人工操作后,剩下的交给机器就行了。”近百米的流水线末端,每1分钟便可下线一根托辊,每11分钟便可下线一套托辊架……
转型发展没有“休止符”,只有“进行时”。近年来,华东机械公司聚焦矿山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,建成高端托辊智能化产线,实现了“材料不落地,一条线成型”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,液压支架、带式输送机等主要产品年度产能同比提升超20%,不断加快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、网络化联接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