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8月15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三版:专题
2025年08月15日

刁军:“心”之所向 步履不停

阅读量:75

◎本报记者 丁娟

“大家好,我是徐矿总医院刁军医生。” 熟悉的开场白再次响起,镜头前的场景却从诊室移到了家中,刁军医生左腿上那圈醒目的白色绷带格外引人注目。“第一次发现高血压,怎么寻找原因”“补充三种维生素,预防心梗脑梗”……面对镜头,刁军将复杂的医学知识化作一句句通俗易懂的叮咛,这份特别的“客厅科普”,源于一次沉重的跌倒。

今年6月25日傍晚,身高超过一米八、体重却不足140斤的刁军,穿着重达35斤的铅衣,连续奋战6小时、成功完成了四台高难度心脏介入手术。当紧绷的神经骤然放松,他拖着早已麻木如灌铅的双腿准备下台时,“咔嚓”一声脆响,他重重摔倒在冰冷的地板上——左腿髌骨瞬间碎裂成5块。主治医生的诊断斩钉截铁:立即手术,术后必须卧床一个月,三个月内不要活动。

然而,“患者”二字,早已融入刁军的骨血。术后第二天,骨科病房就上演了感人一幕:一位从泰州匆匆赶来的患者,捧着心电图局促地站在他的病床前。“刁主任,您看我这……”话音未落,病床上的刁军已努力支起身,接过图纸,目光专注地审阅,轻声细语地分析讲解。病房成了诊室,病床成了诊台。刁军的爱人又心疼又无奈:“你这哪是住院?分明是把心内门诊搬到骨科来了!”

十多个患者微信群的消息昼夜不息,深夜,病房里手机屏幕的微光亮起,映照着他忍着疼痛、认真回复每一条咨询的侧影。“心脏的事,等不起啊。” “骨科的死命令”禁锢了左腿,却禁锢不了那颗为患者跳动的心。

回到家中休养,客厅成了他新的“战场”——科普视频、线上答疑、云端会诊……他换了一种方式,继续在“心”战场和心内科的队友们并肩作战。

这份“带伤坚守”,不过是刁军28年从医路上的一个“显影”。心内科,素以“危、急、重”著称,患者病情瞬息万变。作为学科带头人,刁军始终保持着“双线作战”的节奏:白天是连台手术的“主力军”,夜晚是整理病例的“数据官”,此外还见缝插针挤出时间做医学科普,时间在他这里,刻度永远指向患者。

“‌医生的成就感,不就在于多帮一个人吗?”谈起患者,刁军眼中总有光。他不仅是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肾动脉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(RDN)的专家,用微创技术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点燃“逆转”的希望,更在细微处彰显仁心。面对家属对检查项目的疑虑,他耐心解释:“冠脉CTA精准,但心脏彩超有时能避免不必要的高花费有创检查。” 他守护的,是健康,更是患者对医者的信任。如今,抖音、今日头条等平台上,他的科普账号粉丝达百万,那些凝聚着专业智慧的科普内容,像一道道温暖的光,照亮了无数人守护心脏健康的路。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