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李明:“急”中求稳 “忙”里求精
◎本报记者 沈璇
“患者什么情况?”徐矿总医院经开区院区急诊医学科主任李明一边疾步走向抢救室,一边询问。
“李医生,刚送来的这位患者在工地工作时被钢筋从颈部贯穿至会阴部,伤势极重,目前处于休克状态,血压持续偏低。”护士迅速报告。
情况万分危急!李明立即投入抢救:检查呼吸、建立静脉通道、紧急处理创伤、全力维持血压……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快速判断,他迅速下达抢救指令。时间就是生命,他果断呼叫相关科室专家紧急会诊。多学科医生迅速集结,共同商讨、精密协作,制定出最佳救治方案。最终,在团队的全力抢救下,这位命悬一线的患者得以转危为安,被成功救治。
“病人急、病情急、家属急,这就是急诊科的日常写照。”李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。作为医院急危重症诊疗的首诊场所,急诊科肩负着第一时间抢救生命、鉴别诊断和应急处理的重任。李明强调,无论情况多么紧急,都必须遵循先重后轻原则:“从重到轻、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”,对患者进行精准的优先分级与动态分流,并根据病情变化实时调整策略,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急诊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救治效率。
“也正因为急诊科是生命通道的第一道关口,这里的医生必须具备更全面的知识储备和更强的沟通能力。”李明向记者解释道。所谓“全面扎实的基础知识”,是指覆盖内科、外科、妇产科、儿科等各领域,贯穿头至足的整体性广泛医学知识体系,“不求样样精深,但求知识面广博,能快速识别和处理各类急症”。而“良好的沟通能力”,核心在于“能换位思考,真正理解家属的焦虑”,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方案。他特别指出,“沟通不是一蹴而就的,多沟通一次,家属的担忧就能多减轻一分,信任就多建立一分。”
“救治患者从来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一场需要整个医护团队紧密协作的战斗。”为了持续提升急诊科的整体战斗力,李明积极推动科室建设。他带领团队定期学习最新专业知识,苦练气管插管、血气分析等急救新技术,并坚持复盘内外科的典型及疑难病例。经过一年多的团队共学与不懈努力,该院急诊医学科日益成熟,医生技术能力和诊疗水平稳步提升,收治病人数、患者好评率及科室运营效益均实现增长,更在去年荣膺“管理创新成果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