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治水增绿美矿区
——新安煤业公司绿色发展新实践
◎本报记者 沈璇
“以前穿新鞋来矿区,一天下来全是泥;现在走一圈,鞋面还干干净净!”华美物业新安项目部经理张裕柱的一句话,道出了新安煤业公司矿区环境的变化。来到矿区,记者眼前一亮:道路洁净如洗、绿植花草错落有致。从“黑灰”到“青绿”的这一变化,正是新安煤业公司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生动缩影。
闭环管理,矿区焕新颜
“环境是矿区的脸面,更是职工的生活品质。”张裕柱指着职工手机里的工作群介绍,“我们给每个班组长下任务,要求他们用手机拍照反馈现场保洁情况,实现‘任务下达—执行—反馈’的闭环管理。”不同于以往“一扫了之”,现在推行动态流动保洁,保洁人员清扫后还要定时巡检,确保道路始终干净。更显人性化的是,管理只看现场效果、不刻意约束人员,让职工在轻松氛围中主动维护环境,既提升效率,也激发主动性。
走进职工宿舍区的花园,草木葱茏、花香袭人。槭叶树舒展枝叶,苹果、桃树错落分布。春天有芍药绽放,夏季有太阳花铺地,餐厅门口的月季花伴着圆形草垛,成了职工打卡的“小景点”。
污水再生,浇出满园春色
“矿区花草能长得这么好,多亏了‘循环水’的滋养。”负责绿化的职工笑着说,矿区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,全部用于草木浇灌和地面降尘,实现了“废水变清泉”。该公司环保管理人员王艳指着处理站介绍:“原有设施老化导致水质下降,改造后采用‘机械格栅+调节池+A/O生化+MBR膜+DDBF滤池+消毒’工艺,出水水质稳定达到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》标准。”
记者在生活污水处理站看到,改造后的设施正平稳运行。王艳介绍:“如今生活污水日处理量约250立方米,其中50立方米用于绿化浇洒,余下的则输送到地面生产区域降尘。污泥经脱水系统处理后干泥外运,滤液回调节池循环处理,真正实现了‘污水零浪费、污泥零污染’。”
矿井水治理,从“治污”到“提质”
煤矿矿井水主要来自受到开采影响而进入巷道的地下水。受污染矿井水的外排、渗漏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以及矿区生态破坏等问题。对于煤矿而言,矿井水治理是绿色发展的关键课题。
据了解,新安煤业公司井下疏干水日产量达384至528立方米。过去,这些水简单清除煤渣后就提升到地面处理,不仅工艺不稳定、劳动强度大,产生的污泥还存在环保风险。对此,该公司技术人员先通过专用管路将井下疏干水收集至井下水仓,待水体完成初步沉淀后,再利用水泵将其提升至地面水处理系统,形成了井下初步处理、地面深度处理的衔接流程。
针对建厂初期建设的净水处理车间设备老化、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,该公司按“效益与质量兼顾”原则更新工艺,新增全自动刮泥机、叠螺压滤机等设备,集絮凝、沉淀、排污、集水、过滤等工艺为一体,无需人员操作便能达到单体全自动运行,实现净水智能化控制,人工成本大幅降低。“改造后,井下水处理效果更好,出水水质优良;而且自耗水量小,动力消耗省,处理效率提升30%以上,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。” 王艳向记者介绍道。
离开矿区时,夕阳映照下的花园显得格外宁静。从污水循环利用到矿井水就地处理,从道路保洁闭环管理到宿舍区绿意盎然,新安煤业公司实现了“产煤”与“护绿”并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