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5年09月26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二版:综合新闻
2025年09月26日

37岁壮汉便血多年原因成谜

“元凶”竟是小肠内壁“小胃”

阅读量:1031

凌晨2点。37岁的张明(化名)躺在徐矿总医院抢救床上。三年来,他的家人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因凶险大出血被送医急救。莫名原因便血的源头究竟藏在哪里?为何常规检查屡屡失效?

急诊室“抢回”失血休克男子

当张明被推进徐矿总医院急诊科时,几乎在休克的边缘。面对失血近半的凶险局面和毫无线索的困境,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唐成祥当机立断:常规检查的盲区,可能正是隐匿“元凶”的巢穴。在和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,唐成祥为患者做了急诊下的小肠镜手术。

小肠镜让“毫米级小胃”无所遁形

张明的生机,系于一场向小肠“秘境”的深入探查。唐成祥果断启动急诊小肠镜检查。纤细的镜身艰难跋涉近4米,在距离回盲瓣约1米处的肠壁上,一处形态异常的“憩室”终于暴露在视野中——其内壁赫然可见活动性出血点!

谜底揭开!这并非普通憩室,而是“梅克尔憩室”。这种先天性疾病如同在小肠内壁偷偷植入了一个微缩的“小胃”:异位的胃黏膜组织。它顽固地执行着本不属于此地的任务:分泌强腐蚀性胃酸。

“胃酸在憩室内部持续腐蚀肠壁,造成反复溃疡和出血。”唐成祥形象比喻说,“就像在小肠里藏了个不断‘自残’的微型酸液工厂,这正是张明三年反复出血、常规检查却束手无策的根源。”

“制导”钛夹锁定,“手术刀”精准拆弹

发现病灶只是第一步。唐成祥在内镜下迅速行动:局部喷洒止血药物,并精准释放两枚钛夹。钛夹不仅暂时闭合了出血点,更为外科手术团队照亮了打击目标。

第二天上午,手术团队在钛夹引导下,迅速定位并切除了那段潜藏着“小胃”的病变肠段。困扰张明三年、数次危及生命的“血谜”,终于彻底终结。

梅克尔憩室是一种先天性的肠道畸形,多见于儿童群体。这种疾病是由于卵黄管退化不全,其肠端未闭合引起的。有时还包含异位组织,这些异位组织可能会分泌消化液,引起腹痛、消化道出血、穿孔等问题。严重时可危及生命。

“梅克尔憩室很多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,一旦发病很容易出现穿孔和出血,所以反复不明原因出血、贫血、腹痛等都要考虑是否有麦克憩室的可能。”唐成祥表示,“其实治疗上比较简单,行憩室局部切除或者该段肠管的切除就可以了。所以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是很重要的。”

(矿总宣)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