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像落叶那样告别
◎ 杨丽丽
当寒冷的北风越过山川河流,枝头残存的叶片便迎来了最后的告别仪式。它们熬过了秋霜的浸染,在寒意渐浓的北风里,与相守一整年的枝丫作最后的诀别。这份告别,褪去了秋日的缱绻,多了几分寒天的清寂,在冬意渐深中沉淀出最淡然的意蕴。
古人早已读懂落叶的深情。屈原在《九歌》中写下“袅袅兮秋风,洞庭波兮木叶下”,那随风轻扬的落叶,是湘水之畔最缠绵的絮语,将离别愁绪化作漫天飞舞的诗行。宋玉在《九辩》中叹“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”,却未止于悲秋,而是从落叶的飘零中看见自然的节律。难怪欧阳修说“草木无情,有时飘零”,这份“无情”恰是自然的通透——深知万物有始有终,告别不过是另一种开始。
我最爱在阳光充足的午后,漫步在铺满落叶的小径上。脚下的落叶早已褪去盛夏的翠绿,染上焦糖般的暖黄,踩上去发出“沙沙”的轻响,像是在低声呢喃。抬头望去,枝头还挂着几片迟迟不肯离去的残叶,它们在风中微微颤动,仿佛在与树枝作最后的告别。忽然想起晋代王子猷“雪夜访戴”的典故,乘兴而来,兴尽而返,这份洒脱与落叶的告别何其相似。它们不恋枝头的繁华,不怨寒风的催促,顺着风的方向,坦然奔赴一场宿命的邀约。
落叶的告别,藏着生命的智慧。李商隐写过“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”,枯荷尚且能在萧瑟中成就另一种景致,何况落叶。它们并非走向消亡,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。龚自珍说“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”,落叶亦是如此,当它们吻别枝头,飘落大地,便在泥土中腐烂、分解,将积攒了一整年的养分回馈给滋养自己的树木。这种“零落成泥碾作尘”的奉献,让告别有了沉甸甸的分量,也让生命在循环中生生不息。
记得小时候,每到落叶飘零的季节,奶奶爱带着我清扫庭院里的落叶。她说:“这落下的叶子藏着整年的阳气,埋在树根下,能帮树木熬过寒冬。”那时只觉得落叶好玩,把它们攒起来堆成小丘,看着霜花落在上面,像是撒了一层碎银。如今想来,奶奶的话里藏着最朴素的生命智慧。落叶的告别,不是消亡,而是蛰伏,是将今生的荣光与能量,化作来春新绿的伏笔。正如泰戈尔所言: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静美”,这份静美,正是源于对生命轮回的坦然接纳。
其实,人生亦如落叶。我们会经历相聚与别离,会遭遇繁华与落寞,而每一次告别,都是成长的契机。就像落叶告别枝头,是为了滋养新的生命;我们告别过往,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。不必为告别伤感,因为所有的离开,都藏着重逢的伏笔。愿我们都能如落叶般从容,在每一次告别中沉淀,在每一次沉淀中成长,于岁月流转中,活出属于自己的静美与芬芳。